风中芦苇
作者:吴思妤
我们到的季节还早,南大港湿地的芦苇还是半长不短的,有半人高,在风中不停地晃动着稚嫩的身躯,发出孩子般尖利的呼啸。风很大,吹得我们必须不停地拢起头发,捂住短裙。可是芦苇却不在乎,他们在风中集体弯下腰,弓起背,肩挨着肩,让风在它们身上一扫而过,留不下任何痕迹。一阵风过去,它们的腰又挺直了,傲慢地斜睨着我们这些在风中直不起腰的人。
去之前,听说过无数关于湿地的故事。爱它的人说这事个人杰地灵、水美景美的好地方;恨它的人说这里穷乡僻壤、水凶人恶。这里,出过大义凛然的英雄,也出过穷凶极恶的土匪。可是,无论发生过什么事情,都只是为了一个最原始的生活目标——活着。尽管他们活着的方式可能会导致另一个生命的丧失。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,为了活着,他们可以做任何事,依山吃山,依水吃水,生在这片芦苇荡里,那就只有吃它了。
我悄悄地走进隐藏在芦苇深处的羊肠小路,茂密的芦苇遮住了一切,第一次,近距离感受着在狂风中以自己的方式不屈不挠斗争着的芦苇,倾听着它们诉说千百年来经历的腥风血雨,以及为了生存而不得不犯下的一切罪行。
可是,它们又马上倔强地说,它们没有错,这就是大洼(湿地)的生存方式。对与错,我无法评判,只是,站在它们身边,听着它们长长的连绵不绝的低吟里充满了无法言喻的挣扎、痛苦,心里也如它们一般苦涩,因为理解而在心里流淌的眼泪洇湿了我原本雀跃的心。千百年来了,它们一直任人评说,从不吐露半句自己的心事。只是在这人迹罕至的狂风中,在它们与自然抗争的间隙,才容许自己稍稍泄露一下内心的苦闷。而我,又是何其有幸能够在这一刻倾听到它们无数风霜雪雨的故事!
此刻,看着在春的抚慰下鲜嫩着的芦苇,看着芦苇中时隐时现的悠闲的水鸟,再看看在狂烈的风中东倒西歪的我们,隐隐的,听到风中传来对湿地的介绍。
这里是候鸟南北迁徙带与东西迁徙带的交汇点,每年都会看到大批白天鹅到这里栖息。据观察统计,以发现的野生鸟类有251种,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8种,包括白鹳、黑鹳、白肩雕、丹顶鹤、白头鹤、白鹤、中华秋沙鸭、大鸨等等。为了保护水库内芦苇植被、鱼类、鸟类、动物,沿港内还开挖了一条6米宽、4米深的环港水渠,以保证季节性蓄水和调节区域内水容量。
原来,曾经的湿地,在不知不觉中,已经悄然改变了自己,用自己的方式,悄然抹去历史曾经赋予自己的无法磨灭的痕迹。现在,站在湿地内,满目青翠,空气清新,低低掠过水面的水鸟,芦苇荡中不时传来的野鸭悠然的叫声,让人忍不住发出会心的一笑。
远处,朋友们正在模仿着渔家生活,像模像样地提起一笼鱼来观察大小,或者,干脆用竹篙用力一撑,远离岸边,在芦苇荡中滑行,只是,那手忙脚乱的样子惹得人们不时大笑,也急得渔家不停地大叫:“不要碰破我的网!”不远处,一户渔民窝棚前,几只小鸡崽叽叽喳喳叫个不停,一只小猫肚皮朝上慵懒地躺在门槛上,我轻轻搔了搔它的肚皮,小猫立刻伸出稚嫩的爪子,和我嬉戏起来。一切显得那么安详温馨和谐!
这就是现在的大洼(湿地),这就是它现在的生活,失去了曾经的狂放不羁,远离了年少时的桀骜不驯,也收起了他引以为傲的为了生存可以撕碎一切的利爪,温顺地轻拂着每一个接近它的人。它已经不用再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,而兵戎相见,它现在的气息是甜润的,甘美的,昔日芦苇荡中经久不散的血腥味离它好像已经很遥远了,每个来过大洼的人都说,它比以前更美了!可是,在今天的狂风中,在它与自然抗争的过程中,我们无意之中窥探到了一丝它昔日的英武与野性,窥探到了它在舒适的今天对昔日跃马金戈生活的渴望!昨日的辉煌已经离去,可是,溶在它骨子里的野性和强悍是无法改变的。也许,真的要等到天荒地老,海枯石烂吧!
正在狂放地仰天长啸的大洼,用它不屑一顾的啸声回答着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