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9日,河北法制报以《依法治市 吹响法治建设集结号》为题,刊发了市委书记朱春燕的署名文章,详细阐述了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,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,全面推进依法治市,全力打造法治黄骅的做法和成效。
文章说,黄骅市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,毫不动摇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,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,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进程,奋力开创新时代法治黄骅建设新局面。
文章指出,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开创新时代法治黄骅建设新局面的本质要求。黄骅市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,以法治为引领,奋力吹响法治建设集结号,主动按下依法治市快进键。一是坚持牵头抓总,加强组织领导。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法治建设的组织机制,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市委法治黄骅建设领导小组,及时研究解决法治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各种困难,全力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法治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,实现了党对法治工作领导的全方位、具体化、常态化。二是坚持建章立制,完善制度体系。先后制定出台了《中国共产党黄骅市委员会工作细则》《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(2016-2020年)》等系列规范性文件,进一步提升了法治建设的系统性、科学性和实效性。三是坚持统筹兼顾,深化法治实践。坚持把法治建设放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去思考、去谋划、去推进,主动将司法责任制改革、“七五”普法规划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等法治工作纳入到全市“十百千”工程之中,确保各项法治建设任务落到实处、取得实效。
文章指出,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开创新时代法治黄骅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支撑。黄骅市紧紧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目标,坚持打好依法行政组合拳,着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步入“快车道”,为建设新时代沿海强市、品质黄骅提供有力法治保障。一是把严依法决策的“审验关”。成立了黄骅市政府法律顾问团,积极为重大行政决策、重要行政行为提供法律意见,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处理涉法事宜。同时,进一步健全完善了《黄骅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》《重大决策事项目录》等制度规定,确保了重大决策于法有据,决策程序更加规范。二是构筑规范执法的“防护墙”。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、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、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,开通了黄骅市行政执法公示专栏,全市36个行政执法部门编印了《行政执法工作手册》和《行政执法“三项制度”文件汇编》,配备了各类执法记录设备2771台,组织开展了全市行政执法案卷互查评查工作,对评查出的问题全部下发《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》,有效促进了行政执法的公开透明、合法规范。三是打造权力瘦身的“紧身衣”。成立了黄骅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,对全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。全面推行“两个清单”制度,公开行政权力清单2897项,责任清单1988项,确保了行政职权管理科学化、规范化、法治化。
文章要求,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开创新时代法治黄骅建设新局面的法治保障。黄骅市政法机关始终高举法治旗帜,坚定不移当好全面依法治市的主力军和排头兵。一是以司法公开为抓手,让执法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。黄骅市法院搭建了文书、流程、执行信息、庭审直播、微博微信、审务“六大公开”平台,建成了30个数字法庭和7路公网直播平台。黄骅市检察院高标准建设了检务公开大厅,配备了电子显示大屏幕、自动触摸屏等电子检务公开系统。黄骅市公安局在执法场所设置了执法公开LED显示屏,向社会公开执法依据、制度和程序等信息。二是以司法改革为动力,提高司法质量、效率和公信力。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,稳步推进完成了立案登记制、法官检察官员额制、法院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等一系列司法改革任务,不断以司法改革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。同时,严格执行《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、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、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》《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》,切实筑牢防止干预、插手司法活动的“防火墙”和违反规定过问案件的“高压线”。三是以职业培训为载体,全方位提升政法队伍履职能力。
文章强调,培育全民法治信仰是开创新时代法治黄骅建设新局面的坚实基石。黄骅市坚持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、先导性工作,不断弘扬法治正能量,唱响法治好声音,全力使法治信仰根植心中。一是抓牢关键少数,当好法治建设“领头雁”。坚持把法治建设作为“一把手”工程,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,深入学习贯彻落实《河北省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》精神和要求,忠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。每年组织开展国家公职人员法律知识考试,“12·4”国家宪法日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举行向宪法宣誓活动,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。二是浓厚法治氛围,培育法治文化“软实力”。三是创新形式载体,唱响普法宣传“好声音”。积极将微博、微信等新媒体引入到普法实践中,开创了“指尖普法”新模式,进一步提升“互联网+”时代法治宣传教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