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自己一个高度
闻章
出发前就已经将主题定好:给自己一个高度。这句话的前提是:自己没在高度里,或者高度不够,向往有个新的高度,于是到西藏来。西藏有地理上的高度,但我们要的高度仅仅是地理上的么?肯定不是,我们要的是心灵上的高度。心灵上的高度在哪里呢?没有多想,只是一想高度便有个珠穆朗玛峰在,于是便来了。
冈仁波齐
西藏还有一座山,比珠峰更高。但这个高,不是指海拔,而是指心灵感受。珠峰有无数人已经攀登过了,这座山没有,不是说不可攀登,是没有人敢攀登,或者说你若想到要攀登此山就已经是大不敬。为什么?因为庄严。此山如父,不可冒犯,只能围着它恭敬绕行,顶礼膜拜。它的高,难可企及,不可测度,就像当年曾有人试图测量佛陀的高度,那是丈六了又丈六,丈六了又丈六……这座山便是冈底斯山脉主峰—冈仁波齐峰。
我们的高度,该在冈仁波齐。由拉萨起步,汽车随白云漂移,我们向冈仁波齐进发。这天是2016年9月25日。
高山仰止
第三天傍晚,我们抵达冈仁波齐山脚下的塔尔钦小镇。临进镇之前,透过车窗可以眺望到金字塔状的冈仁波齐,好高啊,洁白的雪中间有着黑色的类似文字的线条,有着不可企及的美。进镇之后,反而望不到了。但满脑子里已经是它。
在小镇住了一夜,第二天一早,先在一个东北人开的小饭馆里吃饭,然后穿过简单的街道,到山脚下,开始顺时针绕山。小镇的海拔高度是4600米,然后是步步登高,最高的垭口是5700米。翻过垭口,高度慢慢回落,再绕回小镇,全程60公里。
一切新鲜,空气、白云、藏民、外国人、马匹、马匹上的铃铎,都顺着山谷流动。在一开阔地,有搭好的棚子,好多人集结在此。这里算是正是出发点。却是各走各的,三三两两,骑马的多是西方的外国游客。相对于藏民或者东方朝圣者来说,他们的绕山大概只在好奇。
还在未到集结地之前,在浅山谷,冈仁波齐峰就已经矗立在眼前。他是不动的,动的是云,是人流,是飞鸟,甚至还有周围的诸多的山峰,都在流动,只有它岿然屹立,无声无臭。此乃有形之象,但感觉到的却是无形之大象。别的山再高只是山,此山除了山形之外,更有个无尽意在,有个不可思议在。有藏民五体投地,在满是碎石的山道上匍匐,一起一伏的身躯,在解释着此山的与众不同,亦在证明着此山的与众不同。
我们不敢匍匐。就这样背着简单的行囊走,已经气喘吁吁。山风很冷,却又浑身是汗。高原反应,有的人已经非常厉害,身上肿的,头疼的,头晕的……各种反应都有,说不出的难受。走走,停停,十几个人,前边后边,已经走散。不时有藏民跟上来,又超过去,或男或女,或老或少,他们都会冲着你笑一笑。那是人间最美的笑了,单纯到圣洁,没有一点染杂,因此有着非常大的力量,能够直击到心灵深处。小乔说这是没有你我的笑,他的笑能在你的心灵中生发出能量。有位大概与我年龄相仿的老者,见我歇在路边,便躬身过来,对着我,手往衣服里掏。他不会汉语,我不会藏话,彼此相觑无言。终于他掏出一个朔料袋,从里面几次掏出三种不同的药,两粒胶囊、两个圆药片、两个方药片,分为两组。他递给我,指指头。我明白,高原反应强烈时,吃下去管用。我很感激,不知怎么谢他,把衣囊中的几块糖送给他。他冲我笑,我冲他笑。彼此的真诚就这样对接成功。不只我,每个人都遇到了感动,也都被感动了。我们其中的一位走不动了,一位藏民用手使劲拉着,走了老远,直到心结被融化,直到意志被激活。一位40多岁已经连续绕山60多次的男人,在走夜路时,他用古老的唱诵,高歌李白的《将进酒》,声音在星空中飘动,而脚侧却是悬崖。我们的几位行者,即在这高歌之下,得到深深的慰藉。
有人说:难受,实在太难受了。肯定难受。每个人都难受。但这难受是花钱买来的。来的目的不就是来体验这难受吗?但是,有一点,肯定不会出问题。
为什么不出问题。不是不出问题,每年都有人出问题,且问题都与生死相关。据说抬下去的人,生还者少。所谓不出问题,是没有问题。在极端困难或者极端危险面前,无他,只有坚定意志,宁静心神。所谓绝处,只要人心不死,其实没绝处。绝处生处,全在一念。因此,到这样高的山,惧怕、怀疑、算计,都会走不下来。只有将生死置之度外,才没有生死,这便是老子说的“外其身而身存”。王阳明说用兵,也是这样体味:关键不在如何布阵,而在于心的定与不定之间。定则胜,动则败。因此,当晚上,耀参蜷曲在我身边,在半晕迷中声声呻吟的时候,我没有慌乱。
我也不好受,疼或者晕都有,但程度不深。我只是感觉到喉咙里只有半口气,特别上坡时,坡度并不高,却只能努力走10步,最多坚持到20步。然后站着喘。喘的时间比走路的时间长。
哪怕再喘不过气,也没有忘记念佛菩萨。我不迷信。但我相信。佛菩萨不是别个,而是人心灵的一个高度。人的心灵到了一定的高度,就会觉悟。觉悟的状态,就是佛菩萨。念他,等同念自己,方向中的自己。借此告诉自己,自己是可以超越的。超越中的自己,才是有意义的自己。
高度恰在低处
十几个人,翻过了垭口,走完了全程。之后,到珠峰去。那是另一个高度。后来还到了林芝。前后20天,回到石家庄。给自己一个高度,给了吗?应该说给了,每个人程度不同地给了。我的体悟是:纯洁是高度,微笑是高度,大爱是高度,自信也是高度。还有个特别的感受:高度恰在低处。人在海拔高的地方,各种欲望开始降低,似乎只剩下生命本身。一切都变得无关紧要。心灵若是有了高度,其实也跟海拔高了一样,傲气反而少了,虚假也用不着了,只剩下真诚。真诚在虔敬里,真诚在谦逊里,真诚在自信里。把自己放得低低的,也不是放,而是本来如此。只有自卑者才用得着傲慢,只有贫乏者才愿意显摆,只有虚假者才装作真诚。冈仁波齐,没有觉得自己高,所以它才真高。我们总觉得自己高,这样一高,恰便低了。